
主城分为内城和外城两大区域,内城包含城堡、军队驻地、研究所、工坊等关键建筑,外城则以农田、矿山、伐木场等资源区为主。内城建筑中,城堡决定了城市容量和兵力上限,军队驻地用于军队休整与恢复,研究所则是科技研发的核心场所。合理分配资源并优先升级这些关键建筑,是主城发展的基础原则。外城资源区的布局需要根据当前战略需求动态调整,例如前期侧重钢铁和石油产量以支持军事扩张,后期则需平衡稀有资源与粮食供给。
主城建设需要遵循科技优先、军事均衡、经济稳定的三角原则。科研中心应尽早建造并持续升级,因为科技水平直接解锁高级建筑和兵种。军事区的军工场数量建议维持在8-10个,民居则需要13个左右以保证人口基数。联络中心对于加入或创建军团至关重要,等级越高能招募的成员越多。交易所不仅是资源流通平台,还能在被掠夺时充当临时仓库使用。建筑升级顺序应遵循市政厅→科研中心→军工场→民居的优先级,围墙等级需与市政厅保持同步提升。资源区建议采用10田10钢8油8稀的配比,这种配置能平衡军事发展与民生需求。粮食产量直接影响税率调整空间,高税率时期需要充足粮食安抚民心。钢铁是前期建筑升级和兵种生产的核心资源,石油则关系到机械化部队的持续作战能力。稀有矿物的战略价值在中后期逐渐显现,玩家应提前规划储备。资源交易时要注意市场波动,将过剩资源兑换成当前急需物资,但避免在低价时抛售关键资源。
军事防御体系需要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。炮塔应呈阶梯状布置在主城周边,形成交叉火力网。雷达站能提供早期预警,防止敌方突袭。陆军基地和空军基地的选址要考虑补给线路最短化,停机坪则需避开前线区域。防御建筑升级时,优先提升对当前主流兵种的克制属性。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,建议建造2-3个备用军工场,确保战损后能快速补充兵力。与联盟成员协同布防时,要注意各城防系统的火力覆盖衔接。
长期发展战略要求玩家在主城建设后期逐步转向功能分化。当主城达到一定规模后,可考虑建立专门的兵城和资源城进行配套。兵城适宜建造在粮城附近,采用10民居17军工的配置,资源区以2-3个油井配合全农田布局。科技中心、参谋部等辅助建筑仍需保留,但规模可以适当缩减。分城建设时要确保运输站网络畅通,实现资源调配效率最大化。主城最终应转型为指挥中枢,保留核心军事建筑和高级研究所,将生产职能逐步下放给分城。